
【先周故都 丝路新城】千年文脉 墨韵长武
在三秦大地的西北,有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城市——长武。这里是周文王先祖生活过的主要区域、是先周豳国的都城、是周礼的发源地。在三秦大地的西北,有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城市——长武。这里是周文王先祖生活过的主要区域、是先周豳国的都城、是周礼的发源地。这里每一座山川、每一寸土地、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,见证着这座小城的成长与蜕变。如今,长武正以蓬勃姿态焕发 新的活力,处处都洋溢着长武人民对这座小城的幸福感受,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。
三千年前,先周文字在豳风中萌芽;三千年后,墨香浸润着长武的每一寸土地。这里是周礼的发源地,是《诗经·豳风》里“八月剥枣、十月获稻”的田园。
近年来,长武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发展工作,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继承先祖的尚书遗风,让这座城里到处氤氲着浓浓的墨香。在学习书法的热潮中,李林、白曙红、董宁博、杨景4人的作品先后入展全国重量级书法展览,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为长武文化繁荣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“从彬县师范的青涩学子到咸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陕西望贤书学会理事,李林以欧阳询的筋骨为基,融褚遂良及二王书法之灵动。他的笔墨,是黄土地与千年碑林的对话,更是长武文化走出去的桥梁。”
“生于书画世家,白曙红的笔下既有鹑觚原的春风化雨,亦有泾河水的雷霆万钧。四代文脉传承,让她在“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展”、全国80年代优秀书法家提名展中绽放出独属长武的女性力量。”
“以刀为笔,以石为纸,董宁博将鹑觚大地的锦绣刻入方寸之间。他的篆刻,是黄土高原的地质年轮,更是数字时代的文化解码。”
“从皖北平原到豳风故地,杨景用机械臂延续毛笔的温度。他的作品,是传统技艺与工业文明的交响,让书法在新时代矿井中迸发活力。”
一支笔,刻下三千年文脉,四双手,托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。这座散发着《诗经》里麦香气的小城,培养出四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恰是长武文化沃土结出的硕果,也是长武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明证。他们的笔墨,既延续着历史的文脉,也激荡着时代的精神,共同书写着长武文化繁荣发展的华彩篇章。